中国环境网讯 2016年12月17日,由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新华每日电讯社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旅游+新型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峰会”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加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玉春介绍,老龄化社会有两个标志,一个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或者60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10%,这两个指标只要有一个指标达到了,就标志着一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16年7月11日,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老观念的改变,我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充足的空闲时间、良好的身体状况,加入了旅游大军。老年游客正在形成一个相当庞大的旅游群体,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据201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老年人口的调查显示,40%的人有出游愿望和能力,当年的1.7亿老年人中应该有超过6800万老年人有旅游的愿望和能力。该协会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愿意拿出全年收入的15%去旅游。
在峰会现场,政协山东省委员会提案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旅游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于冲引用上述数据来说明“旅游+养老”产业融合的巨大发展潜力。
“从当时的老年人平均收入来看,大约3万元的退休金或养老金,可以算出,每年约有6800万老年人每人愿意消费4500元去旅游,会形成3060亿元的老年旅游消费市场。”于冲说。
侯云春预测,“旅游+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目前,旅游养老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在满足老年人高品质休闲养老需求的同时,也为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文台表示,发展旅游养老产业是老年人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也是旅游和养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尽管如此,在于冲看来,目前“旅游+养老”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适合老年人旅游休闲度假的产品不够丰富,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类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医疗救护等方面比较薄弱,旅游目的地的食品安全和烹饪加工的卫生环境存在较大隐患,多数老年旅游产品行程紧张、活动强度大,不适合老年人出游。
于冲认为,这一系列问题导致老年人在旅游当中的体验是不开心、不能放心。
对此,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龄健康促进会名誉会长李深提到了“旅居养老”的概念。他认为,未来的旅游养老应该往养生的方向发展,比如温泉养生、森林养生,利用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发出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旅游产品。
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蔡家成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旅游和养老结合起来,就是需要给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养生服务,这其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化资源就是老年人的健康信息或健康数据,现在通过可穿戴设备就把老年人身体的数据信息记录保存下来。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中国政研会副会长官景辉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旅游养老必须着眼于深度融合,唤醒沉睡着的大量数据,冲破产业发展的瓶颈,用创造性思维开发出可以运营的商业模式。
峰会上,黄山徽州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被评选为“中国最具创新旅游养老地产品牌”、仁爱老年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中国最具创新健康服务品牌”称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在峰会现场为获奖公司颁发奖牌。
本届峰会以“旅游+、健康、养老”为主题,由“旅游+新型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主题演讲、2016年度最佳旅游目的地发布、全域旅游实践与探索、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森林旅游融合与发展”等部分组成,致力于探索“全域旅游”,“互联网+”、“创新旅游+”大形势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政部、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委领导以及地方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出席此次峰会。